1988年1月13日,深圳蛇口舉行了一場“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”。會上,70位蛇口青年與3位著名青年工作者—北京師范學院德育教授李燕杰、某部調研員曲嘯、中央歌舞團原舞蹈演員彭清一展開了激辯。
爭論的焦點:一是關于“淘金者”的爭論。有一位專家說,有個別“淘金者”不是為特區的發展來創業,而是為了個人利益,圖這里生活好、工資收入高而來。特區不歡迎這樣的淘金者。而蛇口青年認為,“淘金者”來蛇口的直接動機是賺錢,但客觀上也為蛇口建設出力,“淘金者”并沒有什么不好。
二是對個體戶辦公益事業的看法問題。“青年教育專家”認為,“有許多個體戶把收入的很大部分獻給了國家,辦了公益事業”,這種精神與做法應大力提倡。而蛇口青年則認為,個體戶只有理直氣壯地將勞動所得揣入腰包,才能使更多的人相信黨的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。
第二天,一份題為《“蛇口座談會”始末》的材料被密送中央。這份材料給座談會下了“充滿明顯的錯誤言論”的定語。12天后,《蛇口通訊報》刊發《蛇口:陳腐說教與現代意識的一次激烈交鋒》一文,予以反擊。
最后,袁庚表態:1、曲嘯、李燕杰同志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存在,也應該允許其他的觀點存在。2、蛇口不允許發生以言治罪的事情。
《人民日報》派出記者采訪各方當事人,并以罕見的篇幅和力度推出調查《“蛇口風波”答問錄》。
報道引發歷時月余的大討論,震撼神州大地。有史家甚至將其贊譽為“第二次真理問題的大討論”、“蛇口五四運動”。
1988年1月13日,深圳蛇口舉行了一場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。會上,70位蛇口青年與3位著名青年工作者北京師范學院德育教授李燕杰、某部調研員曲嘯、中央歌舞團原舞蹈演員彭…
1990年秋是深圳金融史上的一個界碑。深圳由一個政治改革的焦點城市,開始向一個以金融為改革主軸的經濟城市轉變。 沒有人會想到,撥轉深圳變革大舵的竟是一封沒有署名的群眾來…
1992年1月19日-23日,鄧小平在深圳停留了四天。 美國一位著名的政治評論家說,鄧小平南巡不僅改變了深圳四面受壓的窘境,至關重要的是驟然重組了當時中國的政治生態。鄧小平在深…
1984年1月24日,鄧小平抵達深圳。下午3時半,在深圳新園6棟二樓會議室(現深圳迎賓館6號樓),深圳市委書記梁湘向鄧小平匯報特區建設和發展情況。鄧小平聽完匯報,一句話沒說。…
1985年5月,香港《廣角鏡》雜志在第152期發表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陳文鴻博士的文章《深圳的問題在哪里?》。 這是打響特區失敗論的第一槍,這一槍揭開了深圳第一次大圍剿的帷…
一個已被用戶訪問超過13,000,000,000次,
幫助了超過10,000,000人解決了各類城市生活問題的網站
每天,有超過900,000人通過城市百科網電腦和手機端解決他們的問題
現在,這些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著,歡迎您來一起使用城市百科網
城市百科網 版權所有 ? 2001-2018 備案號:津ICP備15000402號
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